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2012暑期大学英语师资培训体会(左丽芬)

发布者:人文科学系  时间:2012-09-14 00:00:00  浏览:

2012年8月13日至8月19日,本人参加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上海基地在上海商学院举办的大学英语专业培训,初步具备了本专业教学要求的“双师”素质,并取得了结业证书。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分别聆听了上海商学院副院长冯伟教授、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应用英语系主任张继锋副教授、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院长乔刚教授、复旦大学教授翟象俊教授以及上海海事大学兼上海科技翻译学会主任左飚教授等有关国外职业教育模式方面、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就业方面、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研究方面以及英汉对比翻译及中西文化对比等等方面的讲座。此次培训开拓了我的视野,加深了我对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的了解,让我受益匪浅,感想颇多。

首先,上海商学院副院长冯伟国教授关于“澳大利亚TAFE人才培养模式”的讲座,通过对国外的职业教育情况及办学模式与管理体系的介绍让我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对中国职业教育及技能型人才的现状及中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思考让我对国内职业教育的定位更加明确。冯教授指出,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的基本特点是:职前与职后相结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相结合,日校与夜校相结合,在岗与在校学习相结合,其中还指出资格认证等级相当的明确清楚。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因此,要解决中国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得改善外部教学环境,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之路,与此同时还得不断借鉴国外的办学模式与管理体系,将我国的职业教育推向更为光明的大道。

其次,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应用英语系主任张继锋教授关于“‘加速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之探索与实践”的讲座解决了我们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上一些更具体的困惑,如,大学英语课应该怎么上,教师为什么越教越没信心,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方向,课程的设置问题,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课时划分与科学衔接问题,对专业职教师的要求是什么等等。张教授提倡我们英语教学改革应当以“应用”为指导模式,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及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语言模式,积极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模式,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开辟第二课堂,改变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重视过程评价。张教授在谈到大学英语的未来的走向及未来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时,提到了在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的衔接问题上,可以在第三学期增加一学期的英语听说,或是直接由英语听说加基础英语代替现有的大学英语,这都值得我们思考。因为,现今的课程设置要求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需求相结合,专业课程内容要与职业标准相衔接,课程的多样体现开放性并满足就业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同时还得落实到实践的环节上。这让我们对大学英语课程与行业英语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对教师自身及为何需求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有了新的见解,让我觉得复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我们英语教师的唯一出路,更坚定了我学习的动力。

接下来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院长乔刚教授以大学英语为例就“高等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程改革与教学思想”进行探讨,让我们对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存状况及大学英语的定位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让我思绪再次回到大学英语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革问题上,即我们的英语课应该怎么上,改革的方向怎么走及英语教学所发挥的作用具体是什么等等问题。还有复旦大学教授翟象俊教授关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材研究”讲座让我在教材的选用上以及对教材的编著方面知识增长不少。

另外上海海事大学兼上海科技翻译学会主任左飚教授以“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为主题就语言迁移、语言对比、对比与翻译三方面做讲座,又对中西文化作了更为详尽的比较,对我的专业知识与素养以及我所授的翻译课程有很大的帮助与提升。

与此同时,此次培训让我有机会与其他来自全国各地高职高专学院的英语教学师一起听课、交流,与之总结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经验,与之探讨英语教学改革问题,这对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本身也是一次提升、生长的机会。

总的说来,此次外出培训虽然时间较短,但听各学院教授的课,与各高职院校同行的交流,对于我在英语教学与英语教学改革方面启发远胜过读几本书或是自己长时间的摸索。希望以后能多有这样的机会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

左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