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学术研究

首页 > 学术研究 > 正文

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师资培训体会

发布者:人文科学系  时间:2012-09-06 00:00:00  浏览:

2012年7月9日至15日, 我参加了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班的大学英语专业培训,学习了两门公共课程,四门专业课程以及一门实践性课程,成绩全部合格,获结业证书。本次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体会颇多。

一、开拓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国外职业教育,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上海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职业教育专家、评估专家冯伟国先生为我们介绍了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职业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典型案例。

冯教授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精尖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和普及化教育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以前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商,随后开始注重情商培养,再开始注重职商培养,以后还将加强对学生的生态商培养,从而更有效的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对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经济发展,社会对于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历史之最;其次,经济进展提供基础为历史之最;同时,中央政府的重视为历史之最。除此之外,职业院校招生数和中央财政经费投入同样也是历史之最。因此,当前的形势下,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最好时期。

二、对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程有了进一步认识与了解

上海商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乔刚教授做了题为“高职院校公共文化课程教学思想与实践”讲座。

冯教授介绍了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程的尴尬状况;将高等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程定位为两个必须:必须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必须具有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教学特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主要存在三个问题:流动性大、专业化发展针对性不强、教师困惑多,压力大;社会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通用能力与学生能力教育教学要求。

冯教授为我们指出了改革公共文化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1、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2、重视基础素养,关注后续发展能力;3、讲究方式方法,不僵死教;4、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实施高等职业院校通用能力教育

冯教授还以大学语文为实践案例,指出:要突破惯常的课程学科体系,将通用能力培养工作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如课堂教学、人文系列讲座、读书节、社团活动;教材编写要关注高职特点,体现中高等教育衔接。

三、对自身在高职英语教学、教学改革与科研等方面有较大的启发与指导作用

(一)、英语教学中要注意语言迁移的问题、中西方文化的差异问题

上海海事大学左飚老师作了题为“语言迁移与英语教学 ”(Language Transfer And English Teaching)的讲座,从 Language transfer (语言迁移),Linguistic contrast(语言对比)和Contrast and translation (对比与翻译)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左飚老师还作了题为“差异与互补——中西文化比较”(Difference and Complementarities : A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从宇宙观、 文化的定义、文化的特点、文化的要素、文化的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继续探索与实践

上海大学巴士汽车学院应用英语系主任张学锋作了题为“加速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之探索与实践”的讲座,介绍了所在学院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1、高职英语教学理念的改革: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运用行业语言能力为目标,围绕汽车行业岗位的需要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课程体系与设计

(1) 若干要求

以语言为基础(必须融入行业为英语)

以就业为导向

与未来工作岗位挂钩

国际发展前瞻性结合

(2) 几个处理原则

课程设计与本专业(与专业教研室结合)

必修课+必选课+选修课

三种教学模块(基础英语、职业英语、特殊英语)

基础英语和行业英语

文化素质和底蕴

3、高职英语类专业的课程设置

学科知识体系与职业能力需求的有效结合:

以英语教育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

根据行业企业需求,推进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

课程设置多样化,体现开放性,满足学生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加大力度落实实践环节,突破实习瓶颈;

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专业课程;

发挥示范/骨干校作用,通过课题立项制定参考性课程标准。

4、教学内容的改革

内容:基础课EGP教学+专业课ESP教学(听说读写)

5、教师队伍的优化

教师素质提高线路图:英语教师---- 双师(学校出钱)----双学位(学校+个人承担)--- 企业经历(学校补贴100元/天);鼓励校外兼课(雅思培训中心兼课给补贴:交补和宿补)、开新课可以先到别的学校先上。

6、教学方法的改革

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任务教学为手段。

(1)“活、趣、益”----创设语言环境 、开辟第二课堂。 每年10比赛,月月都忙碌。

英语话剧节 、英语电影节 、英语口语比赛、 词汇比赛、听力比赛、翻译比赛、阅读比赛、配音比赛、写作比赛、综合英语竞赛等。

这些比赛的特点有:持续时间长—一个月以上;参加人员多---学生数通常200以上;颁奖形式不马虎---设立奖项多,加权平时成绩,巧立名目设奖:除了一、二、三等奖外,有风采奖,潜力奖等等,重在鼓励,提升整体水平。

比如,刚才播放的电影奖,就设立了最佳影片、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男女主角、配角奖等等。在评奖期间,在课余时间用大屏幕播放,由学生自己投票来决定。教师只负责服务。

(2) 情景模拟式教学法

(3) 角色扮演教学法

(4) 多媒体教学法

(5) 实训中心协作教学法

7、教学效果评估体系的优化

评教立体化--- 1)学生评(期中、毕业前、毕业后) 2)班主任 3)教师互评4)专家 5)领导听课制 6)用人单位(5项能力中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生成绩的评定: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过渡,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的比例:4:6 5:5 6:4。

(三)教材编写等相关方面的科研意识有所提升

上海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翟象俊教授作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英语教材研究”的讲座。翟教授曾经参与《英汉大词典》、《英双双解英语短语动词词典》的编写、主编《大学英语》(精读)(获国家优秀教材特等奖)及“九五”国家重点教材《21世纪大学英语》(获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等教材。教授结合自己切身的经验,介绍了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特别是选材方面的原则与方法。

他认为,教材符合我国的特点是极为重要的,并且要兼收并蓄,集各家于一成。所以教材编写,材料一定要选得好,能吸引学生,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教材既能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自我感觉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日常教学到教改科研都有很大的推进作用。培训课程对自己在今后教学、教改、科研等方面的工作具有指导、启发、借鉴的作用。

人文科学系大学英语教研室 陈昌学

2012年7月